纳米加工平台是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的四个集科研攻关与加工服务于一体的技术平台之一。纳米加工平台是国家微纳加工与制造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员单位、中国科学院纳米器件平台、江苏省纳米加工服务平台、苏州市微纳器件加工及系统集成服务平台、苏州市微纳加工实训基地和苏州工业园区纳米技术人才实训基地。
纳米加工平台是集微纳加工、检测及封装于一体,具有先进装备与特色服务的平台。平台拥有超净实验室10000平方米,大型设备300台套,具备开展微纳电子器件、微机电系统、光电子器件、功率器件、生物芯片的科学研究和产品开发功能。平台为广大客户提供技术咨询、定制化微纳加工服务和微纳加工专业培训,可实现设备共享,允许用户独立操作和自主研发。同时,平台也搭建和企业、高校联合攻关,集“产、学、研、检”为一体的创新合作模式。
纳米加工平台的学科研究涵盖宽禁带半导体的新材料生长、工艺开发、功率器件研制、自旋电子学、二维材料异质结的纳米光/电子器件、光子芯片和先进微电子机械系统与集成等领域。平台的建设目标是助力半导体产业发展,致力于打造国际一流、集产学研于一体的微纳加工研发及服务基地。
测试分析平台主要是构建布局合理、开放高效、技术先进的大型科学仪器设备资源和信息共享系统,为研究所和企业提供测试、咨询与培训服务,目标是建成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测试平台;有效改善江苏省的产业科研环境和企业的综合实力,全面提高江苏省高新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现有固定人员34人,其中高级职称16人,具有博士学位人员占平台总人数的接近53%,其中5人从国外著名机构招聘回来,并且积聚了国内名牌院校的优秀毕业生。
(1) 支撑服务:
配备先进的分析表征设备,具备全面的纳米尺度下的单分子和纳米结构的表征技术与测试手段,拥有丰富的理论计算手段,实验和理论紧密结合,为研究所的纳米材料和器件、生物医学、仿生、纳米安全等各个科研方向提供全面的科技支撑服务。
整合苏州及周边地区的测试分析资源,联合研究所的纳米加工和工程化平台大力建设公共科技服务平台,针对地方和国家的重大项目和主要产业方向为周边企业和单位提供有特色的纳米测试分析的科技支撑服务,成为地区乃至国家级的纳米测试分析公共平台和中心。
(2) 设备创新:
与各研究部、纳米加工平台和企业联合,能对商业仪器进行改造,根据研究需要自行设计和研制新颖的仪器设备,扩展和提高测试设备的表征范围和能力,开拓新颖的测试分析方法,拥有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引领性的国际先进的测试分析技术,参与并能积极引导相关国内和国际纳米测试分析标准的制定。与工程化平台和企业联合,在自有关键技术的基础上,分别针对研究和产业需求发展有特色的成套测试分析设备并实现产业化,打破国外仪器设备商在中高端纳米测试分析设备上的垄断性地位。
(3) 人才培养
引进和培养一批有丰富经验的科技支撑人员队伍,发挥出仪器的最佳性能,并不断通过参与项目和设备研发,自我提升测试分析水平,成为科技支撑的骨干力量。加强研究生教育,为地区和国家培养纳米测试分析方面的专业人才。
采用开放和流动式的人才机制,吸收课题组和项目相关人员参与测试分析工作和设备创新,互相促进,站在国际前沿提升纳米测试分析的水平。针对测试分析领域最新的发展,聘请国内外知名的专家以短期访问、客座研究员和顾问等多种形式参与和指导测试分析平台的工作。
纳米生化平台是中科院苏州纳米研究所 (SINANO) 下设的开放型科技支撑平台,坐落于亚洲生物医药产业的创新高地——苏州工业园区生物医药产业园 (BioBAY),是园内医药研发的核心载体之一。平台秉承苏州纳米研究所“开放共享”的创办宗旨,致力于为各类型的生物医药创新主体提供近在咫尺的一站式研发服务。
当前,平台拥有实验室空间6000余平米、仪器装备资产总值超三千万元,可以支持生物制药、化学制药、细胞治疗、体外诊断、再生医学等多个产业领域的企业开展上游研发、小试生产及产品测试等,并配备专业团队管理、运作和维护相关仪器设备和科研设施,极大地降低了初创企业开展项目的成本和门槛;同时还为各类药企提供了灵活多样的外包技术服务选项。自2013年创立以来,平台已经与区域内数十家药企建立了长期稳固的合作关系,并有幸为多个已获得临床批件的新药项目提供研发支持。
生化平台先后获批“中科院所级公共技术服务中心”、“苏州工业园区药物评价平台”、“中科院抗体药物筛选与分析双创支撑平台”。
开放仪器共享:用户以自行操作或委托平台工作人员操作的方式使用平台开放的一百多台仪器设备,并获取实验结果。平台拥有理化表征、分子生化、细胞流式、生物成像、抗体制备等多个功能模块,年提供对外服务机时超2万小时。所有仪器均通过刷卡系统联网管理,用户可通过网页进行仪器预约、使用记录和账单查询等。
外包技术服务:平台拥有专职技术人员约30人,能够提供包括临床前药学研究、检测方法开发和验证、生物标识物研究、高通量药物筛选以及定制化抗体和细胞制备在内的多种技术服务。同时,平台还建立了完善的管理规范和信息化实验室管理系统,可满足客户对于外包服务参与申报和核查的需求。
科技创新载体:提供广阔的实验室设施及专业的管理团队,助力生物医药创业团队和中小微企业成长。平台拥有装修完善的实验室空间6000余平米(包括同时满足生物安全II级标准和 GMP 规范要求的独立细胞培养室25间)可供各类生物医药企业使用
纳米真空互联实验站(Nano-X)是世界首个按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标准在建的集材料生长、器件加工、测试分析为一体的纳米领域大科学装置。纳米真空互联实验站通过超高真空管道把各功能设备相互连接,解决了传统超净间模式中难以解决的尘埃、表面氧化和吸附等污染问题。纳米真空互联实验站由具有若干综合功能的材料制备平台、器件工艺平台、测试分析平台组成。三大平台相互关联,互为支撑,从而可以在同一系统内进行:1)纳米材料的生长和各种性质的原位测量与分析;2)异质结的表面与界面特性分析;3)材料的位错和缺陷分析;4)表面态与能带结构分析;5)关键工艺机理研究;6)新工艺技术开发;7)纳米器件加工的精确控制;8)器件构效关系综合分析;9)器件特性及可靠性分析;10)器件的失效分析等。
纳米真空互联实验站对纳米科技研究、工艺开发具有重大意义:1. 纳米真空互联实验站的科学实验和技术开发由传统的大气环境下的独立设备转变到全真空环境下的互联系统,完全排除外界环境因素的干扰,实现原子尺度上材料与相关器件的本征规律的探索。这一新技术将有望突破阻碍硅集成电路进一步微小化(10纳米以下)及化合物半导体新型器件开发的技术瓶颈,支撑下一代纳米器件的深入研究和应用开发。2. 纳米真空互联实验站将提供多学科交叉的、可控条件下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综合开发手段,突破目前纳米领域内的技术难题。在最近美国国防部发布的未来六大颠覆性基础研究领域中,纳米真空互联实验站至少可以在其中的超材料与表面等离激元学、纳米科学与纳米工艺等两个领域发挥重要作用。真空互联技术将使新一代"能带工程"焕发生机,促进对纳米材料的尺度效应、维度效应、表界面效应等新概念进一步深入研究。3. 纳米真空互联实验站面向国民经济重大需求,将基础研究与应用技术开发直接对接,缩短和简化从材料研究到器件开发、产业化的进程,探索纳米材料与新器件大规模制造的技术路线。这将有助于支撑国家"重点新材料研发与应用重大工程"专项,引领后摩尔定律时代新型半导体(以III-V族化合物为代表)行业战略性变革、推动高温超导体的研发与产业化进程、理解重要能源化学和催化过程、研制新型高效催化和能源新材料、创新储能材料与器件、催生纳米碳及微纳光学等领域的重大成果、引领下一代信息产业革命,为地方经济的转型、升级与新兴产业的培育提供强而有力的支撑。4. 纳米真空互联实验站将培养一批国际顶尖纳米科技人才,提升我国重大仪器设备的自主研制水平。纳米真空互联实验站面向全球开放,必将吸引国内外多学科高端科研与技术人才集聚,带动区域产业的创新发展。
纳米真空互联实验站适用于包括半导体产业、新能源、信息、新材料、微纳光学、微机电系统、纳米光电子、高温超导、纳米能源与催化、锂离子电池、纳米碳、分子电子学等众多行业和研究领域的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可实现跨行业、跨学科、跨要素的技术集成创新,具有广泛的用户基础。模块式的传输单元有利于用户共享纳米真空互联实验站的各种设备,也有利于根据用户的需求动态拓展与调整纳米真空互联实验站的各项功能。
2014年4月8日纳米真空互联实验站筹建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在苏州召开。江苏省政协副主席、省政府党组成员徐南平,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丁仲礼分别代表江苏省和中科院签署"合作推进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纳米真空互联实验站首期建设协议","纳米真空互联实验站"项目正式开始实施。纳米真空互联实验站的建设分为两步,首期投入3.2亿人民币,以中科院苏州纳米所为主体建设单位,吸引了清华大学薛其坤院士团队、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包信和院士团队参与。纳米真空互联实验站项目目前布局了III-V族化合物半导体激光器等光电子及微电子、锂离子电池、高温超导材料、纳米能源与催化材料等四大验证项目以及若干其它领域的项目。未来"纳米真空互联实验站"拟投资约15亿人民币,将吸引更多需要依托真空互联实验站的机构、重大科技团队和企业共同参与或使用。
纳米真空互联实验站将力争纳入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体系,建设成国际上最先进的纳米器件与材料综合研究系统和公共实验平台,为国家战略高技术提供重要支撑,并成为引领纳米科技的重要基地。